为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陆续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各二级学院巡礼。本期巡礼学院:工程与管理学院。

01
学院简介
【办学历史】
工程与管理学院历史底蕴深厚,其前身为1978年宜春师专萍乡班,承载着教育的初心与使命。1982年独立设置为萍乡教育学院数学科,自此开启独立发展篇章;1993年,伴随萍乡教育学院升格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科正式更名为数学系;2001年,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携手,联合招收培养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开启合作育人新模式;2013年,学校成功升格为本科学院,2015年,数学系华丽转身,正式更名为工程与管理学院,踏上全新发展征程。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9人,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博士5人、硕士34人,“双师型”教师达20人,更有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省金牌教授、省金牌青年教师等优秀人才引领学科发展。同时,外聘11名建筑行业资深专家、重点中学优秀教师为兼职教授,深度参与学科教学、学生技能训练及实践指导工作,理论与实践并重,为人才培养筑牢坚实基础。

【专业建设】
学院设有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4个本科专业,各专业特色显著,协同发展。工程造价专业底蕴深厚,其专科阶段为江西省示范建设专业,2019年入选校级特色本科建设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紧跟时代步伐,于2024年入选学校首批产教融合型建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历史悠久,专科阶段即为江西省首批特色专业,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2017年入选学校首批特色本科建设专业,并在2024年10月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应用统计学专业作为新设专业,将于2025年迎来首批学子,前景广阔。
近年来,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丰硕。教师主持完成省部级纵向课题27项、市厅级纵向课题16项,发表论文106篇;在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斩获省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4项,彰显出强劲的教学与科研实力。


【平台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与科研平台。拥有“数学应用课程群”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个,“数学分析”“公共数学”校级教学团队2个,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课程建设成果斐然,建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一流本科课程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校企合作一流课程2门。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建有BIM + 创新创业中心、工程实践实训中心等7个实验实训室,并成立海绵城市研究院,与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安源区建筑服务产业园有限公司、江西秦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萍乡市鑫源工程造价审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技术项目研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与创新平台。


02
特色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党建引领 + 团学联动 + 全员协同”立体化育人机制。创新“1336”党建模式,以“三会一课”为重要抓手,结合红色研学、专题党课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辅导员、学业导师与专业教师组成“三位一体”育人团队,全程护航学生成长,从新生入学的“安全教育第一课”、校规学习、军训,到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覆盖学生成长全链条。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创新构建并深入实施“135”团建模式,取得显著育人成效,该模式荣获萍乡学院共青团特色创新奖。
“135”模式以“争做优秀团员”为一个核心,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通过“党建带团建、团总支带团支部、团员带青年”三级联动机制,形成组织合力;依托思想引领、专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与第二课堂“五结合”路径,实现全方位育人。学院持续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红色家书诵读等品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组织雷锋月、清明祭英烈等社会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青年志愿服务坚持十余年,涵盖安源纪念馆讲解、麦田计划等多个领域,形成特色品牌。


近年来,学院育人成果丰硕,学生在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等领域表现优异。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方面,“老阿姨”志愿服务团深入莲花县沿背村甘祖昌干部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红色宣讲、安全教育、夏令营等活动助力乡村发展,获得社会广泛好评,彰显了学院人才培养的实效与担当。
03
特色二:校地协同育人 深化产教融合
学院始终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以“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原则,系统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产教融合,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江西同济建设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萍乡市建工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萍乡中学、湘东中学等多所优质中学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高水平的实习实践基地。


通过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学院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实践课程、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联合开展项目研究,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专业实践平台。近年来,学院年均累计安排400余名学生赴各基地开展教育实习、工程实践和专业实训,有效促进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形成校地协同、互利共赢良性循环。

04
特色三:实践赋能成长 竞赛淬炼英才
学院始终坚持“课内与课外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育人理念,高度重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育,依托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专业竞赛平台,全面推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策略,将学科竞赛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常态化举办工程技能竞赛、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等院内赛事,营造“人人参与、层层选拔”的良好氛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全国高校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展示等权威性专业赛事,形成“练赛结合、以赛促练、赛练互促”良性循环机制。近五年来,学生团队累计在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荣获191项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达30项,涵盖数学建模、数字建筑、师范技能等多个领域。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出色的实践能力和卓越的创新素养,彰显了学院育人工作的显著成效。





05
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学院将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科优势,深化专业特色发展,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增长点。持续加强一流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学科竞争力;深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拓展产教融合深度广度,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教学改革,完善“以赛促学、以创促教”机制,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深化“红色铸魂”育人工程,擦亮志愿服务品牌,拓展乡村振兴实践项目。
工程与管理学院将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三全育人”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奋力书写教育事业的崭新篇章!